能。
二、和易性的测定方法通常是以测定拌合物的流动性来评定和易性,而粘聚性和保水性主要通过观
察的方法进行评定。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为坍落度法。三、离析和泌水
离析:指混合料各组分分离,造成不均匀和失去连续性的现象。混凝土中颗粒运动公式:
V颗粒2r颗粒2gρ颗粒ρ液9η液
结论:颗粒的运动速度与颗粒粒径的平方及颗粒与液体的密度差成正比;与液体的粘度成反比
三个层次的分离:泌水、浮浆、粗骨料离析。四、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
1、单位用水量
7
f青山站2010年技术培训教材
单位用水量是混凝土流动性的决定因素。用水量增大,流动性随之增大,但用水量大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保水性和粘聚性变差,易产生泌水分层离析,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匀质性、强度和耐久性。
2、浆骨比浆骨比指水泥浆用量与砂石用量之比值。3、水胶比水胶比即水用量与胶凝材料用量之4、砂率砂率是指砂用量与砂、石总用量的质量百分比。5、水泥品种及细度6、骨料的品种和粗细程度7、外加剂一般来说,混凝土的流动度随着减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每种减水剂都有一个最佳掺量,减水剂的作用在此时达到极限,继续增大掺量,流动度不再增大,甚至还有可能减小。所以要通过试验来确定最佳掺量,不可盲目地超量使用减水剂。8、时间、气候条件五、混凝土和易性调整原则1、当混凝土流动性小于设计要求时,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不能单独加水,必须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水泥浆用量。但水泥浆用量过多,则混凝土成本提高,且将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水化热等。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也可能下降。
8
f青山站2010年技术培训教材
2、当坍落度大于设计要求时,可在保持砂率不变的前提下,增加砂石用量。实际上相当于减少水泥浆数量。
3、改善骨料级配,既可增加混凝土流动性,也能改善粘聚性和保水性。但骨料占混凝土用量的75左右,实际操作难度往往较大。
4、掺减水剂或引气剂,是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的最有效措施。5、尽可能选用最优砂率。当粘聚性不足时可适当增大砂率六、新拌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初凝:指混凝土加水至失去塑性所经历的时间,亦即表示施工操作的时间极限。终凝:指混凝土加水到产生强度所经历时间。初凝时间希望适当长,以便于施工操作;终凝与初凝的时间差则越短越好。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在24h,加了缓凝剂可以达到68h;一般商品混凝土终凝时间控制要求在1216h。这是最保守的设计时间七、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