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土地沙漠化及荒漠化防治摘要:沙漠化已成为内蒙古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沙漠化发展或逆转的主导因素。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造成内蒙古地区农牧交错带的逐渐北移,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覆盖的减少,使得以风沙活动为主导外营力的沙漠化过程得以发展。内蒙古地区近50年来的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已达近185万km2,其蔓延的速率呈加快的趋势。据历史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价,对典型沙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过程的发展及其防治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关键词:内蒙古地区;土地利用;沙漠化1、引言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内蒙古的沙漠化(沙质荒漠化)以其面积广大和发展迅速而引人关注。根据内蒙古自然环境背景、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特点及其相互作用,通过近20年沙漠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将沙漠化的概念总结为:沙漠化是在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环境不相协调所产生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内蒙古沙漠化的发生发展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历史,而且尤以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速度为最快。沙漠化过程使土壤的风蚀风积作用加
f剧,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乃至丧失了土地生产潜力,并使自然环境趋于恶化,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也严重影响广大农牧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为此,深入开展人为作用,特别是土地利用在沙漠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对于阐明沙漠化形成机制,丰富沙漠化研究的理论和制定防治沙漠化的政策及措施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内蒙古地区沙漠化的发展与时空分布早在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明确地指出“荒漠化是指土地滋生生物潜力的消弱和破坏,最后导致类似荒漠的情况,它是生态系统普遍恶化的一个方面”,历史时期的土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干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带和干旱地带的沙漠边缘河流沿岸或深入到沙漠内部的河流下游地区。现代的沙漠化土地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平均每年以1560km2的速度在蔓延。通过大范围野外调查和遥感技术的应用,结合我们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后期,沙漠化土地更以年均2100km2的速度在加速扩展,这样,整个北方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近350000km2,其分布和蔓延主要在以下3个地区:①半干旱地带的农牧交错地区,占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