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年长女性的过分依赖和渴望,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恋母情结”。个案从小到大都是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受女性角色影响较多,一直感受到的是奶奶女性细腻温柔的爱护,加上父亲平时生意忙,无暇顾及孩子,很少和他在一起待很长时间,更谈不上用自己的男性形象为孩子做榜样。对母爱的渴望和依赖使得小化更容易体现女性气息,这就是个案缺乏阳刚个性的原因之一。3教育环境因素
f在特殊教育学校,由于没有针对智障学生青春期教育的系统教材,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教师,对智障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的内容、方式、尺度的把握等方面也还存在疑惑。在教学中,也很少涉及有关青春期的知识,特别是性教育。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对于智障学生没必要进行青春期教育,讲多了他们也不理解,有时还会起反作用。所以,对个案表现出来的一些异常行为,之前也只是以简单的批评教育为主或干脆避而远之。可以说,特殊教育学校对智障学生青春期教育非常薄弱,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二)教育策略1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积极开展适合的青春期教育。2鼓励个案参加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3在转移注意力的同时,强化其性别意识。三、对问题行为纠正的效果和思考通过一段时间的疏导,虽然个案还没有完全度过青春期,但是不良行为已经逐渐减少。
学校的教师和同学也越来越喜欢他,而他也意识到了这些转变带来的快乐。对个案这些不良行为的矫正,及时地消除他因此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使他树立了正确的性道德意识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当然,对个案这样的智障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矫正不良的行为问题,笔者觉得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情感交流对于个案这样一个从小就缺失家庭温暖的青春期智障孩子,他的不良行为的表现就反映
出对母爱的强烈渴望及对父爱榜样力量的需求。作为教师,只有走进他的心灵深处,才能洞悉他的内心世界,理解他的行为表现;只有通过与之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真正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爱心、关心、耐心、细心,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智障孩子的内心世界。
(二)强化正面引导由于智障孩子对问题的理解不灵活,不善于从反面事例中吸取教训,还容易跟坏样子学,
所以对他们应作正面的启发,积极引导。对智障孩子青春期所表现出来的异常行为,及时指出,帮助他纠正。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其问题行为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如“你为什么喜欢女老师?”“你为什么要抱她、想亲她?”然后动之以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