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假、偷懒、偷工减料等的可能,这就是道德风险效应。
二信息不对称如何导致信用缺失
信用缺失与信息不对称有紧密关系。由于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社会条件及所处的交易地位不同,信息不对称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微观经济学认为,人是自利的、理性的,每个人都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采取有利于自己,甚至有损于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行为决策就在所难免。由于信息不对称,不能履约的也敢承诺,承诺的也可以不履约,造成履约率低,这是信用缺失滋生和赖以生存的土壤。据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合同约40亿份,但履约率只有约50%。下面仅以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为例,具体分析信息不对称对信用缺失的影响和传导作用。
1.在产品市场上。其信息不对称表现为:在产品的质量、性能、生产工艺、成本等方面,卖方厂商处于信息优势,而买方消
f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费者则处于信息劣势,因而对产品难以准确估价。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厂商因成本提高造成价格上升,消费者的需求降低,而失去市场;而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厂商因成本低占有价格优势,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可能赢得市场,这就会出现经济学中所讲的“格雷欣法则”,即“劣品驱逐良品”现象。产品市场上的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增多,消费者担惊受怕,这是产品市场上商家的信用缺失。结果会导致需求不旺,产品市场萎缩,这就是“逆向选择”效应。
如图1,由于替代品劣品价格的下降而导致优质品的需求减少,引起需求曲线由D1左移至D2,市场需求量也相应由0Q1降低到0Q2。近年来,我国市场消费需求不足,其中就有信用不足的制约因素。
产品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还表现为:在买方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和信用信息方面,卖者厂商处于信息劣势,而买方消费者处于信息优势。于是在交易活动中,买方在赊销、延期支付等交易方式中可能有机可乘,愈期不付使厂商更喜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或以货易货的原始交易方式。这是产品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买方的信用缺失。其最终结果是大大提高交易成本,导致市场交易行动减少,市场萎糜不振,甚至波及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据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间逾期应收帐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
f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0.25%一0.5%,而在我国这一比例高达5%以上。目前,发达国家的信用结算可达90%以上,而我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