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现代公务员制度影响研究
“公务员”一词最早出现于l855年《诺思科屈维廉报告》中,由英文CivilServa
t或CivilService转变而来,原意为“公务员”或“文职服务人员”,是指事务官,即脱离政治争斗影响,担任实际行政事务的可永久任职的工作人员。
1868年10月,在中国京师同文馆任总教习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出席在波士顿召开的美国东方学会上提交宣读的论文《中国的竞争考试》中,极力建议美国政府应向新近实行文官考试的英、法等国一样建立文官考试制度,并向长期实行科举制的中国学习,他认为这将对美国的文官政府产生积极作用,其益处将大于以往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技术方面的发明。丁韪良的观点对美国的文官制度的建立产生过一定影响。l873年,美国文官委员会在争取建立文官制度时,借用了丁韪良的说法,认为考试选官的效用比指南针和火药等更大。
1943年,邓嗣禹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西方考官制度的影响的文章,为了撰写这篇文章,他查阅了70多种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专著和论文,他们大多是发表在1570年和l870年之间的英语版本。依据大量的资料,邓嗣禹得出结论说:“毋庸置疑,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被介绍给了西欧国家为各个国家所采用并得以逐步适应它们自己的特点。”与此同时,YZ.常则对西方国家借鉴中国科举制度作了进一步的论证,他说:“有证据表明:第一,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广为人知;第二,有关那个时代竞争考试理论的期刊文
1
f章和议会辩论均与中国的这一制度相关;第三,议会内外一致认为,科举制度是中国创立的一种制度,而且不容否认;第四,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而是用一种竞争性的官员考试制度。”1947年,美国学者克拉克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的《中国科举考试中的子弟与才士之争》一文中指出:“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值得人们深思的是,当西方国家急于研究、仿效中国的科举制度,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适应近现代西方社会需要的公务员制度的时候,发明了科举制度的中国人却在迫不及待地铲除这一制度及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在科举被废后较长的一段时期,中国一直未能重新建立起公开、刚性和程序化的选官制度。当时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甚至倒退到了科举之以前诸形态。民国年问曾借鉴西方体制推行公务员制度,由于种种原因,那只是一次失败的尝试。l949年解放后,我们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完全抛弃了通过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