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展现的环境,你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完全融入到了歌曲所给你的特定氛围。你的声音充满了激情,你忘记了发声吐字方法给你的压力。这时候,平常你上不去的高音上去了,你潜在的情感会因为动情而爆发。这是“情”带了“声”,“声”中有了“情”。
3声乐表演艺术的教学与训练
谈起这个问题,很多人立刻会想到戏曲歌剧等艺术形式,这些也是声乐表演的一方面,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情”的表现与处理。原来我们教学生的时候,一般只注重声音的技巧、气息的运用,吐字清晰等等。这就牵涉到声乐演员及声乐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问题。学生应当除了掌握发声的基础知识技巧之外,也要在提高学生声乐技巧的同时,提高各方面的知识,诸如文化知识、古代汉语及现代文学、音乐、声乐发展史、诗朗诵、形体训练、歌曲分析及欣赏等等。有的教师,除了教声乐,学生其它方面的知识从不过问,久而久之,学生知识显得非常匮乏,分析起作品来不知所措。因为不知道怎样分析作品,不知怎样处理歌曲,当然做起动作等也是无的放矢,所表演的动作与歌曲也风马牛不相及。记得教我的声乐教师曾经说过,要想唱好一首歌,就必须学会朗诵歌词,了解歌词的内容和含义,了解了这些,才能恰如其分地把曲子处理好。一首歌的完整与否,音符唱对了,吐字清楚了,只能说完成一半,而另一半则是表演即再现力。
比如,当你让学生唱毛主席诗词的时候,他(她)们从来就不了解、不知道“长征”是怎么回事,不了解每首诗的背景及表现的创作意图,怎么能唱好歌呢?综合每次各地电视台的声乐大奖赛,有些学生或演员的文化素质确实比较差。那么现在提高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扩大声乐教学的知识范围,也是必不可少的。
事实上也是这样,当教师为学生选了一首歌或一首练声曲,歌曲中表现的是第一人称,就是角色中的“自我”,而当演唱者表现出来的是与己无关与故事无关的感觉,实际上这首歌已经失败了。当你唱悲伤的曲子时,自己丝毫不感动;唱欢快兴奋的歌曲,毫无表情的演唱,更会使观众觉得索然无味。本应铿锵有力的歌,唱得软绵绵的;抒情的歌,唱得硬梆梆的,就不是发声方法与发声技巧问题,而是声乐表演中所说的“情”的问题。因此,训练学生发声,提高技巧的同进,一定要注重“情”的表现与“情”的运用和提高。
有的声乐教师认为,一个好的声乐演员,只要完成技巧上的训练就可以,其实这是不对的。对学习声乐的学生或声乐演员来说,从一开始就要注重培养他(她)们的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