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沉闷,制约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根据社会需求和职业教育的特点组织教学,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据此,笔者结合中职汽修专业的岗位需求,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一、课程现状。1课程性质与特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熟悉整车构造和使用性能的基础上,掌握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和底盘各总成和系统的功能、结构、工作原理、故障分析、维修方法等专业理论知识。经过配套的实训课后,使学生具备初步分析、判断与排除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2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技能人才要求的提高,原有的教学方法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内容主要有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个系统的构造与维修。原有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把所有的理论知识讲完,然后在学期末安排两三周的实训课,这样就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学习理
f论知识的时候,由于只是感性认识,缺少实物认知,感觉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在进行实训时,由于时间间隔过长,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已遗忘,无法在实践中结合理论操作,最后的操作技能也掌握得不牢固,达不到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对于强调以动手能力为主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项目教学法无疑是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二、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就是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工作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流程,共同制定计划,最终完成整个项目,并开展个人和小组评价,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而非最终结果,整个过程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实际操作能力。三、项目教学法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应用。1项目的实施。首先,要将专业知识、技能训练与技术应用能力融合成一体,注重校内学习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按照项目来编写教案,安排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达到教学目标。其次,项目教学要在具备多媒体投影条件的实训室进行,以满足理论教学与实践动手操作的需要,使理论与动手操作有机地结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