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
76初始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系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初始社会化发生在儿童时期,使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77预期社会化: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发生在青年时期。
78※发展社会化:亦称继续社会化,相对初始社会化而言,在它的基础上进行的指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79逆向社会化: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就是逆社会化。
80再社会化:全面放弃原以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81语言:客观事物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表象,概念和思想的外部表现,是人类表达思想和感情所使用的工具和符号。语言是人类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82依赖生活期: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这段时期大致经过乳儿期、少年期甚至青年期。
83同龄群体:是指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发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形成的社会群体。同龄群体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因素。特点是:认同度高,组织的自发性强,年轻人组成的同龄群体中,往往有独特的亚文化。
84大众传播媒介:指社会组织为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用的各种通讯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暗示作用。
85人格:专门的社会学术语或社会心理学术语,指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观照的模式,它们构成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鲜明的品质特征。人格分为认知、行为及情感。是个体心理特质和行为特征的总和。
86库利“镜中我”理论:自我:个体人格人特征和社会认同的认知和感觉,库利是最早将“自我”概念引入社会化研究的社会学家之一。他认为:自我和
f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产生的。自我意识形成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二是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三是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作出下一步的反应。87米德“角色扮演”理论:米德的自我意识观点带有符号互动论的色彩,强调语言、符号的表征意义。认为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