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职工安全行为的情绪和心理分析王晓东①刘青伟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人的第一需要已从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为保证安全和健康的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安全价值观念,努力提高自身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然而,现实安全生产的实践证明,尽管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技术、管理、设备、环境和人为的因素,常常是多重的、动态的、随机的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人的安全意识淡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主要的事故原因。现代安全原理揭示,在现代化生产的人、机、环境、管理事故系统中,人是最积极的因素。可见人这一要素在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中的重要性。行为科学理论指出,安全意识是在一切活动中对自身安全作用反映和控制的外在环境条件下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意识通过思维来表现,并决定个体行为。心理活动是造成行为规范与否的最主要的最具有核心作用的因素。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心理和行为是知与行的问题。情绪是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人的主观态度受到各种影响的外在表现,是体现,又是行为,直接影响安全意识并起放大作用。因而任何行为都是通过人的心理活动,通过环境的外在表现,并受安全行为意识的调节,情绪的支配及道德、人生观的影响,是复杂的、动态的、多重的随机
f的“综合效应”,具有多样性目的性可塑性,因而还会表现出差异性。当各类因素综合作用对人有负面效应时,就会在生产中出现不安全行为、人为失误和“三违”,则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由此可知,人的意识、心理、情绪、行为是影响和决定实现安全生产最密切、最重要的人为主观因素。做好这方面的分析探讨,充分考虑人、环境中的人是生物人、机、经济人和社会人的复合体,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的因素,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是规范化的制度管理和“以人为本”的感情投人管理思想相结合的需要,也是实现安全生产长久稳定的治本措施。那么,针对事故具有的再现性、重复性和预测性的特性,归纳、分析导致各类事故原因的人的因素表现或现象,研究分析影响职工安全行为的情绪和心理活动,使每个人能自觉对照自检和自我调控约束,对于我们消除造成事故的极端情绪和不良心理状态,达到控制事故的不安全行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增强安全意识,保证安全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当人的情绪处于极端状态时,往往是行为失常的先兆当人的情绪处于极端状态时,以下四种消极情绪易发生违章行为,从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