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愈加明显环境污染、食品安全、
欠债逃逸、员工利益得不到保护等现象层出不穷甚至是愈演愈烈。在这种宏观环境下企业社会责任无疑会成为各个社会层面人士讨论的焦点而且比起以前更加需要我们去探讨和研究。国外学者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研究也发现企业社会贵任的履行对企业的价值有着积极的贡献作用。因此本文将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切入点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字: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
一、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20世纪90年代末米切尔和伍德总结了从1963年利益相关者理论出现到1997年的30多年间经济学家给出的27种具有代表性的概念表述其中有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表述【1】。第一种是1984年由著名的经济学家弗里曼Freema
提出的【2】他认为利益相关者分两类一类影响着企业中的决策目标一类受决策目标实现过程的影响。他给出的利益相关者概念清楚的阐述了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同时强调了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影响给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基础的概念框架使他们在做决策时充分的以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作为依托不过弗里曼的定义过于宽泛不利用实证研究和具体的实践运用。还有一种最具代表性的利益相关者概念表述是1994年由克拉克森Clarkso
提出的他把利益相关者也分为了两类一类是在企业中投入了一定量的资本包括劳力资本、物资资本、财力资本等并因此承受了某种形式的风险还有一类是没有在企业中投入资本却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承受了某种形式的风险【3】。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研究院Sta
fordResearchI
stitute首次明确地给出了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在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SRI的内部文稿中用“Stakeholder”代替“Shareholder”解释“利益相关者”指出企业中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本身有着紧密的关联如果利益相关者一旦退出了企业或者拒绝了与企业的合作企业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4】这个研究小组SRI对利益相关者的理解在现在看来是不完整的它只是单纯的强调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单方面的作用而忽视了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进入20世纪7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开始接受利益相关者理论使得利益相关者理论开始迅速发展。1965年美国学者安索夫A
soff大胆地在自己的研究中运用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他认为企业中的管理团队在制定决策目标、研究管理策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