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客运专线路基沉降控制与变形观测技术研究
一、成果简介1、工程概况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是我国已开工的第一条全线采用无碴轨道,设计时速350kmh的铁路客运专线。为保证列车能高速运行,除了对施工质量采取高标准之外,对线下工程的沉降控制也非常严格。京津地区的地质为松软土,此类地质对路基沉降控制的危害较大,路基基础(京津项目DK8122808~DK8421022)处理采用桩板结构(CFG桩和PHC打如管桩钢筋混凝土筏板)。部分段落设扶壁式钢筋混凝土挡墙,基床表层以下路基采用A、B组填料填筑,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在对京津城际路基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沉降控制及变形观测技术研究很有必要。另外,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的无碴轨道板采用的是德国博格公司的博格板技术,对于国外无碴轨道路基施工来说,施工周期一般较长,少有工期紧张的情况出现,一般是要等到预压土预压自然沉降后,工后沉降满足施工要求后再铺设轨道板。而在国内,大部分工程项目都有工期紧张的现象存在,在没有自然沉降的过程时,沉降控制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主要技术内容1、沉降观测应独立建网,精度按二等精度(即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05mm,相邻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03mm)控制。为了检查水准基点本身的高程有否变动,可将其成组地埋设,每组三点,并形成一个边长约为100m的等边三角形。水准基点采用钢管桩设置在稳固和观测方便的位置,其打入深度不小于6m,桩顶部50cm深度采用混凝土加固,并在地面上浇筑10m×10m×02m的混凝土观测平台,桩顶露出平台15cm。2、观测断面设置:路基沿线路方向每50m设置1个观测断面,过渡段设2个观测断面,分别设置于台后5m和20m处;涵洞的过渡段中部各1个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上设剖面沉降管、观测桩、沉降板及挡墙观测点。3、观测频率填筑、堆载阶段:1次天;路基施工完毕:1次周;无砟轨道铺设后:1次2周。
f4、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最终的沉降预测时间应满足下列条件:S(t)St∞≥75式中S(t)预测时的沉降观测值;S(t)预测时的最终沉降值。设计预测总沉降量与通过实测资料预测的总沉降量之差值不宜大于10mm。3、推广应用情况京津地区的地质为松软土,此类地质对路基沉降控制的危害较大,路基基础(京津项目DK8122808~DK8421022)处理采用桩板结构(CFG桩和PHC打如管桩钢筋混凝土筏板)。为了全面掌握和控制路基沉降量,我公司成立了路基沉降观测技术科研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