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r
画家最不缺乏的就是对美的发现。但是在这个姹紫嫣红的世界上,为什么天赋甚高的凡高,会独独钟情于算不上特别美丽的向日葵?他又为什么会在一生中无数次把满腔的爱意奉献给它,包括生命的最后?这幅画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使其傲然屹立于世界经典名画之林。而且能被“佳士得”拍出天价?r
《向日葵》油画,高99厘米,宽76厘米。作于18891890年间。是凡高以向日葵为体材的十三幅作品中,最大的一幅。画面中“从土壤到花瓶,隔阴阳二界”的向日葵即将枯萎。它象征着在巴黎某角落里奄奄一息的凡高,苍凉的“盘点着蓬勃的往事”,虽然“荒野和厅室,彰显着生命的两面“,但他仍然奋力“挣扎,在失水之前。”等待着那“风干之后”的解脱。呈血红色的茎已被剪断。此刻虽然“太阳浮在瓷瓶上方”它再也“不用摇头晃脑地追随星际的游戏”“生命至此,成熟与否”实在是“无关紧要”了。这种心情和即将辞世的凡高的心情,实现了“完美的契合”。画中明亮的黄色和阴暗的浅兰形成对比。使乎是一种非现实的美。而画面左上角用“跳动”的红点过,这“跳动”的色点融汇在浅兰色的笔触中。也就是这片小小的“火焰”意味着画家即将息灭生命之火的最后闪耀。奏响一支命运交响曲。文森特梵高(18533301890729)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梵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后来到巴黎,和印象派画家相交,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以此,人们称他为“后印象派”。r
r
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可是后来,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r
r
人们如果确能真诚相爱,生命则将是永存的,这就是梵高的愿望和信念。可是冷酷和污浊的现实终于使这个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病发之时陷于狂乱,病过之后则更加痛苦。他不愿增加别人的负担,自杀身亡,享年只有37岁。r
r
梵高最有名的作品是这幅画有16朵的《向日葵》。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