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从互联网金融思维看测试服务业发展
作者:刘超来源:《新材料产业》2015年第02期
在2014年9月19日之前,说起“阿里巴巴”,大概会有90的人直接联想到阿拉伯民间故事《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主人公。但随着9月19日11点53分阿里巴巴上市后第一笔交易诞生,马云敲下交易钟之后,这个中国最大的电商阿里巴巴变得炙手可热。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创下按估值计算全球最大规模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交易纪录,不但证明了其本身强大的生命力,也证明了在互联网和金融思维爆发的今天,机会变得越来越多,成功也离创业者们如此之近。近几年,国内无论是在科技界还是企业界,流行最多的词语就是“创新”。的确,想法“创新”催生了科技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那么实现测试服务业的飞跃又靠的是什么呢?没错,还是思维创新!互联网思维催生测试服务业新常态在“2014年北京测试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嘉宾们纷纷就检测行业的互联网思维和商业模式变革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其中,在场嘉宾都赞同的一点是:在互联网和投资思维逐渐成为新常态的时代,检测机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参与到新常态中去,利用互联网思维催生个性化、专精化的检测机构诞生,利用投资思维孵化出测试行业中的大型企业。那么,互联网思维与测试服务业究竟有着哪些千丝万缕的关系呢?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作为科技服务业的一部分,测试服务业的发展一直受到体制、机制和机构职能等因素制约,越来越急切需要寻找一条适应产业发展的道路。互联网思维的引入让业内人士耳目一新。此前,有人指出,目前国内的测试服务机构对市场需求的感知能力不强,不能积极挖掘市场,对客户的潜在需求也没有进行主动的服务,由于体制问题使得资本难以介入,同时缺乏高端人才。其根源就在于:无论测试服务对象,还是测试服务机构,都存在数据和信息公开不够,共享程度不足,致使问题情景难以被感知或有效辨识,测试服务能力和资源需求也难以做到社会性共享,很多适合提供测试服务的高端人才被体制锁定在一个个“格子”中,他们释放不出来积极性和服务力。目前,国内测试行业在信息化应用方面比较薄弱,对信息互联的利用还比较保守和封闭,企业内部的信息化与外部的网络化是割裂的关系。有人预测,未来3~5年,所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