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清代戏曲
清代戏剧以前期为盛,可视为明代戏剧的延续,但创作的生气已有所衰退。明末清初的李玉、李渔,前者多迂腐的说教,后者则偏于单纯的娱乐。康熙朝洪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代表了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在某些方面继承了晚明戏剧的精神,但情绪上有一种浓厚的空幻迷惘之感,这和吴伟业、王士等人的诗有某种一致之处。
乾隆时代的文学,总体上呈现复苏的势头,但戏剧并未跟上这一步调。这时,高级士大夫蓄养家伶的风气和文人对戏剧创作的兴趣都开始减退。尽管作品的数量还不少,但大多缺乏创造力和新鲜感。乾隆以后,值得一提的戏剧作品更微乎其微了。
当然,民间的演剧并不因此而冷落。清中期以后,随着“雅部”即昆曲的逐渐衰退,“花部”即各种地方戏曲日渐兴盛。但这主要是民间艺人根据以前的剧作或传说故事加以改编来演出,所重的是唱腔与做工,剧本大抵很简陋,所以很难从文学史的角度加以评述。
第一节清初戏曲
清初戏曲保持明末的旺盛势头,有三类作家:
一是吴伟业、尤侗等具有才学的文化名流以戏曲抒写心意;
二是李渔等专写风情喜剧,
三是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的创作成就最高。
一、吴伟业、尤侗
吴伟业、尤侗的剧作以结合个人身世、借历史素材抒发内心郁闷为主,抒情性较强而不重演出的效果,实际是一种书面文学。
1.吴伟业以名诗人兼作戏剧,撰有《临春阁》、《通天台》(杂剧)和传奇《秣陵春》。都是“借古人之歌哭笑骂,以陶写我之抑郁牢骚,而我之性情,爱借古人之性情,而盘旋于纸上,宛转于当场”。(为李玉《北词广正谱》作序)
《临春阁》写南朝冼夫人有武功的故事。
《通天台》写梁朝沈炯亡国后流寓长安,郁郁寡欢,一日登汉武帝所筑通天台,上表心事,后梦武帝爱其才欲授官,沈力辞。
《秣陵春》写南唐亡国后,徐适游金陵,与李后主宠妃黄葆仪之侄女黄展娘相爱,后在天堂由李后主牵合,结为连理,后返人间受诬被捕,宋朝皇帝令当场作赋取为状元。
2。尤侗(16181704)字同人、展成,号悔庵、西堂,江苏长洲(今苏州)人。顺治年间以贡生任永平府推官,因鞭挞旗丁而被黜。六十多岁才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作有传奇《钧天乐》,杂剧《读离骚》、《吊琵琶》、《桃花源》、《黑白卫》、《清平调》,合称《西堂乐府》。他也擅长诗文,有《西堂全集》。
尤侗为人耿直,恃才自负,因仕途坎坷,长期闲置,多愤世之情。其剧作也主要表现对社会现实的不
f满,抒发内心郁闷。如《钧天乐》写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