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二力平衡》评课
张老师这节课讲的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六节二力平衡的有关内容。在这堂课中,张老师用他富于幽默而又带有激励性的语言,给在座的师生上了一堂精彩的物理课。本堂课张老师以学生的学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认知,合理把握教材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构建“生活的物理、身边的物理、社会的物理”,在把握学科特有的价值内涵的基础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通过预设学习情境、播放探究活动视频、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与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之中,从而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科学素养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一、张老师对各个教学环节的处理1、在引入环节中:教师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创设了相关的学习情境。通过问题“视频中播放的物体所处的状态可以分成哪些类?分别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使学生认识“平衡状态”。通过对放在讲桌上的黑板擦进行受力分析,在学生脑海中建立模型,初步认识“二力平衡”的概念。进而提出问题“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了铺垫。2、在“探究环节”中,张老师一改以往探究实验的教学模式,先是让学生通过结合导学案自学,通过思考交流,梳理出本节的知识点,如平衡状态的概念、特点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然后再通过播放探究二力平衡实验的视频,对二力平衡的条件逐一进行验证。教师通过问题串的形式,步步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从而选择更为合适的器材(如卡片能忽略重力的影响,使用钩码代替弹簧测力计能获得稳定的读数)改进了实验方案。,在知识的层面上,学生对二力平衡的条件有了更加深刻的体悟,从方法的层面上,进一步强化了“控制变量法”在多因素问题探究活动中的作用,提升了学生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平衡力的应用”这一环节中,张老师从求力的大小、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规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进行了讲解,并通过练习进行了相关的训练,从而使其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二、评析与建议
听了本节课后,有以下几个地方我觉得可以和大家进行探讨1、在探究环节,张老师先让学生通过自学,并通过交流点拨,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然后再通过播放探究视频,对二力平衡的条件逐一进行验证,这虽然节省了时间,但是把探究实验变成验证实验,违背了物理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