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激素的吸入量比口服或静脉注射的用量要少得多。
24发热一般健康人的体温约为37℃,高于37℃则为发热,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幼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薄弱,因此,孩子一有病就发热。发热可能由于感冒、扁桃体发炎、麻疹、肺炎、脑膜炎、局部感染、药物反应、风湿热等多种病因引起。发热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体征,滥用退热药很容易造成假象,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小儿发热时应查明原因,再作对症治疗或病因治疗。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且退热药副作用大,如果小儿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需要用退热药,在治疗中密切观察就行。当然,小儿体温过高,如达39℃或以上就会严重影响孩子健康,且可发生惊厥、抽搐等,这种情况下,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可用退热药,如安乃近、氨基比林、布洛芬等,中药新血丹、紫血丹等降温都不错。同时采用物理降温法,如酒精擦澡、冰袋镇头等。
25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A、D缺乏,钙、铁、锌缺乏较常见。应经检验查明缺乏类型及原因,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补充,切不可不经诊断滥补。
26胃肠道疾病呕吐、便秘、腹泻等是儿童常见病。儿童便秘应先调整饮食,可吃些蜂蜜、水果、蔬菜等等,在十分必要的时候才使用缓泻剂。儿童腹泻发病率较高,治疗时也应该先调整饮食,控制感染,补充液体。一般不主张使用止泻药,因为使用止泻药后虽然腹泻可以得到缓解,但是可以加重肠道毒素吸收甚至发生全身中毒现象。消化道感染常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可使用二代头孢菌素如西力欣等。
27皮肤疾病常见的有皮炎、湿疹、药疹等。应查明原因,切断过敏源,并给以外用膏剂治疗,必要时适当口服脱敏药。如非甾类乳膏治疗小儿湿疹;盐酸西替利嗪治疗两岁以上室内或室外儿童过敏患者。因儿童角质层薄,药物吸收好,儿童在使用外用药时应避免大面积大剂量长期使用。
f3滥用药物及不良后果
擅自滥用药物及一些错误服药方法常会使药效降低或药物过量,造成儿童急性或蓄积性药物中毒,滥用补药会使孩子出现肥胖或性早熟等不良反应,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终身残疾。
31滥用抗生素现象最为常见,造成的后果也较严重如: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及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如长期使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使用氯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