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媒体、互联网媒体在他们身上做足文章。拍电视、接广告、上访谈、演节目等,一些孩子的曝光率甚至赶上了国际巨星,以至于造成“爸爸很忙,宝贝更累”的尴尬局面。二、奉行“娱乐至上”。当前,各家电视媒体的少儿节目类型繁多,迫于追求收视率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少儿节目的主持人为博人眼球,忽略了节目的品质,忘记了作为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职责。尼尔波兹曼提出的“娱乐至死”现象在电视少儿节目中也是泛滥成灾。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得到及时遏止,恐怕“娱乐至上”的歪风终将成为电视少儿节目的主导思想。电视少儿节目的主持人是此类节目的整体节奏和进程的把控者,务必认识到自己之于节目的重要性,理应从自身出发,坚决杜绝电视少儿节目的过度娱乐化。三、文化修养不足。我国目前的主持人培养仍以艺术类专业教育为主,注重艺术形式与技巧的训练。随着越来越多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出身的主持人活跃于电视荧屏,这种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的弊端娱乐有余、思想不足,包装有余、内涵不足的问题就愈发显现出来,特别是在电视少儿节目的主持人中,这一现象尤为严重。缺少社会历练、阅历的不足、人生经验的欠缺,在这一类电视少儿节目主持人的一言一行中都展露无遗。四、专业素养偏差。电视少儿节目的参与者与服务对象均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求主持人具备相应的服务少年儿童的专业素养,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此类节目的主持人工作的特殊性。然而,很多电视少儿节目的主持人并没有清楚认识到这一点,不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在节目中缺乏真情实感,不能够与孩子做到真诚顺畅的交流,传受双方心理距离疏远,最终也影响到了节目的质量。电视少儿节目中主持人媒介角色的合理建构当前媒体融合进程的加快,电视媒介越来越注重传播过程中的反馈与互动。电视少儿节目主持人只有通过对自我具体媒介角色形象的打造,结合节目传播过程中少年儿童这一特殊受众群体的反馈不断完善自我媒介角色认知,进行合理的媒介角色建构,才能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一、了解儿童认知方式。电视少儿节目传播活动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他们的心理需求与成年人大为不同。在少儿节目主持过程中,主持人应系统学习和了解少年儿童这一群体的特殊心理需求,从幼儿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理论中汲取完整的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身体与心理发展的特点,明确少年儿童独特的认知世界方式。在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