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如果我说“我饿了”,有人却反驳说“怎么可能呢,你刚吃了没多久”,他就扭曲了我的感受,我就好像站在一面哈哈镜前。30当父母不断给孩子下定论时,孩子就要长期忍受被排斥感,又渴望被接纳,所以努力效仿父母的行为,以期得到父母的爱和认可,于是渐渐放弃了自我的感觉。31他人和文化环境(故事、传说、传统、制度、教条)都会给你定位,从而导致自我分裂。为了建立文明社会,人们将精力集中于外在的社会需求,结果不能充分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在文化环境的影响下,有的人会慢慢抛弃自己内心的感受。33
25
f一个没有被逆向定义的孩子,大人没有从外到内给他下定论。他根据自己的体验来定义自我。体验是真实的,以真实的面目清晰地表现出来,因此他能够认识自我。35如果一个人在自我分裂的状态中,认识自我就只有一个方式,从外到内地创造出一个自我,这是自我的逆向构建。38只有在演戏时,别人才能决定你的角色。真实生活中,如果有人按他们的意志给你分派角色,他们就是在玩伪装游戏。即使自我感受十分强烈,如果我们的精神边界一段时间内遭受频繁的攻击,也会变得很不自信。我们越是对自己信心不足,就越是容易接受外来的评价,这是一个螺旋式下降的过程。武断评价别人,是在假装知道别人的内心世界,是对精神边界的侵犯。这些侵犯如果被接受,会导致自我的暂时迷失,屈服于他人的控制。长期遭受这样侵犯,就会最终忽视或无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处于自我分裂状态。“男人都是如何,女人都是如何”此类的言论,马上就把全世界一半的人都卷了进去。逆向联系总是开始于对其他人的假设和判断,正是这种假设和判断结束了他们之间的种种关系。一旦老张评价小李“你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正向交流就不存在了,因为老张的心目中再也没有真实的小李了。“认识别人”包含着对他人的假设,我们可以把这个假设堪称一种先入为主的观点,或者一种幻觉。57只有意识到它的影响,才能知道它的存在。泰迪幻觉6369受幻觉影响时,通常有以下行为:自己能正确地给别人或群体下定义;自己关于别人或群体的定论是正确的;别人或群体应该对其行为负责;
35
f别人或群体不会有其对的想法和意见;别人或群体招惹自己做出侵略行为。区分培育性控制和压制性控制。培育性控制尊重我们自己和其他人的自由,使我们成为我们自己,使别人成为他们自己,而压制性控制与此相反。维持控制关系的四种做法:公然表示愤怒或类似行为,使真实的人感到害怕,组织分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