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涣散的现象,个别学生会趁机起哄、大声喧哗,甚至有的课堂经常处于失控的状态。2小组讨论的盲目性和低效性新课程强调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为增加课堂的活动量,使学生“动”起来,不管客观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一律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进行所谓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以为这便是新型的教学了。交流中,我们还发现小组讨论中普遍存在这些现象:气氛看似热闹,实际上有的在讨论,有的在玩耍;合作气氛十分沉闷,讨论时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有时学生讨论刚进入高潮,就被教师打断了,然后由教师详细讲解探究步骤、方法、心得体会等;小组分享交流时,常常只有几个好学生参与,或学生回答的答案远远偏离主题,而且总有许多学生不善于倾听或不尊重别人的发言,致使分享效果不如意。看来,一些盲目的、不适宜的小组讨论,不但不能实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初衷,反而降低了教学的效率,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助长了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3教师角色的错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由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所取代。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教师为凸现学生主体,以为要把舞台全部交给学生,自己不自觉地由教学的“中心”走向教学“边缘”,使课堂变成了学生的“群言堂”“乱言堂”,教师却成了旁观者和没有明确指向的组织者。六、解决问题的策略就当前的小组合作来看,我觉得大部分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我们应该根据学情摸索出适合学生、适合课堂、适合学科的小组合作。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段、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都有他们不同的教学诉求,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用一种教学模式来覆盖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所有内容、所有学生的教学诉求,这显然是不恰当的,“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一般来说,“小组合作”模式的功能重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设计、分工、组织、管理、写作、分享,这种模式应该选择某个特色的学习主题,或是某学段、某单元的内容来展开,没有必要节节课都组织。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总之,改革的道路中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是正常的。只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正视并认真研究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