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孝道构建和谐社会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华夏儿女孝亲敬老,代代相传。华夏大地特殊的土壤和气候孕育、诞生和发展了中华孝道文化。孝文化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深深渗透于中国人的心灵,并积淀和内化成最具民族特点和凝聚力的文化基因,成为一种普遍的伦理道德和恒久的人文精神。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基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精华。孝是“众德之根、诸善之源、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百善孝为先”的古训已成为我们生活的准则。孝被公认为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人人应当遵守的全球伦理。孝表现为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敬妻贤、兄友弟恭,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推进社会安定的一剂良方,是构建和谐社会中应有之义。弘扬新孝道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家庭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目前,由于西方文化中“利益”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浸蚀泛滥,从经济现象中的诚信缺失到人情冷漠,从在金钱面前的人格异化到权钱交易,连“孝道”这一起码的道德要求,也在极其卑劣的利益冲突中被许多人所抛弃。不但有的独生子女的老人寂寞凄怜地独守空巢,也有多子女的老人因子女互相推诿孝养责任而衣食无靠、患病无医惨淡捱渡晚年。有的即使衣食无忧也常常因为享受不到儿女的亲情呵护与慰籍而空虚落泪。农村的老人如子女不孝养,晚景就更为凄凉。社会和谐,核心是人的和谐。我国有13亿人口,分布在4亿个家庭中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家庭怎样才能和谐呢?我们中华民族有个传统,有个法宝,这就是尊老爱幼。说起尊老,我们强调一个“孝”字。当前,我国孝道意识淡化了。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同时,孝道教育势在必行。弘扬孝道文化,使孝道成为全社会每一个公民基本道德,使之成为公民道
f德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和系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建议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道”,从“感动、感激、感恩”做起,倡导公民懂得感动、常怀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