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2: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3:采桑子。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4:钗头凤。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5:长相思。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f6:丑奴儿。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7:捣练子。词牌名。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8:定风波。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9:芳心苦。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10:风入松。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11: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12:浣溪沙。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减字浣溪沙。词牌名。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些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13: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
f《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14: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15:六丑。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16:六州歌头。词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