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剂有10多种,以BHA、BHT和ED的用量最大。2.2国内的发展情况2.2.1发展历程在六、七十年代,当国外畜牧专家在研究动物营养标准和快速发展饲料工业的时候,我国的饲料生产是手工作坊,只粗放地生产混合饲料,谈不上配合饲料,处于低级阶段,1980年全国饲料总产量仅为100万吨。八十年代初,部分外国企业看准了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亟待发展的广阔的饲料市场,率先投资开发饲料工业,领头的是泰国华人企业正大集团,接着美国的康地公司、普
17
f瑞纳公司、英国的一些老牌公司也相继进入,为中国饲料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饲料企业管理经验,更带来了饲料养殖业的一些新观念,促进了中国饲料业的快速发展。同期,以希望集团为代表的中国饲料业民营企业也从八十年代末开始投资创业,从几千元资本开始发展到今天的几十个亿,对饲料行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九十年代至今,中国饲料业从初期的规模扩张发展到技术层次的提升,诞生了挑战集团、大北农集团等科技型企业。他们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推动中国饲料业进行新的飞跃。挑战集团依靠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的技术优势,把一大批专家学者研究出的国家级科技成果迅速进行开发转化,投放市场,使中国饲料业的技术与世界同步。2.2.2我国饲料业的特点1、饲料业的工业化率较低。中国饲料业虽然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能力,但与中国养殖业巨大的饲料消耗量相比较,工业饲料仅占所有饲料用量的30%左右,其余为农家饲料。占有养殖业绝大多数份额的一般养殖户使用工业饲料的比例较低,而是较多地使用青饲料和自配饲料。这一方面表明中国养殖业的饲料供应具有明显的半自然经济特征,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工业饲料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2、饲料业的民营化程度高,产业竞争激烈。饲料工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受计划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小,其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相对较强,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考验。同时,产业进入的政策壁垒、技术壁垒和投资壁垒较低,有利于民营资本和外资的进入,从而形成了以民营资本含外资为主的产业资本结构。从数量上看,中国目前已有300多家外资饲料企业,90%的饲料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这种产业资本结构决定了较为开放的产业政策,并形成了竞争激烈的市场结构。3、相对于较大的总量规模,单个企业的平均规模较小。这与世界状况和美国情况相比可看出:世界饲料业的现状是,约3800家大型饲料企业生产的配合饲料占全球总量80%,单个企业的平均生产规模为12.5万吨/年左右。美国300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