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一中历史学科2011届高三保温试卷
12《曼记楚世家》记载:“秦为大鸟,负海内而处,东面而立,左臂据赵之西南,右臂搏楚鄢郢,膺击韩魏,垂头中国”这里的“中国”是指A今天河北、山西一带B河南、山东等黄河中下游地区C长江中下游地区D陕西、宁夏、甘肃地区13.据《左转僖公二十三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曰:“同姓不婚,惧不殖生”;“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同姓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以下对上面“姓”的几则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有①起到了瓦解宗法制度的作用②具有明血缘的作用③没有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弊病④具有选择婚姻的作用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14.中国汉字属于象形文字。右图为甲骨文“丝”字,这表明①我国至少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丝织品②商代的普通百姓都以丝绸做服装面料③商代农业和手工业特别发达④纺织业是中国古老的家庭手工业之一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15.明清时期,山西祁县一带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谚语。这表明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当时已经形成地区性的商帮C.经商可以迅速致富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16.1883年,两广总督张树声上奏折称:“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恃其轮船、铁路之利,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电报之枢也。中国驿递文报,羽檄交驰,人马俱敝,迟速之数,霄壤悬殊。”材料表明A.近代通信技术开始被中国人接受B.工业革命浪潮惊醒了沉睡的中国C.发展科技是近代民族复兴的首要途径D.清政府对西方科技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17.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为其写序称;“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A.孙中山客观地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B.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C.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D.孙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18劳动者把他们自己分成什么宁波帮,广东帮,江北帮等等是不行的。这是把自己分裂的办法,怎样能拿着这种团体来和资本家奋斗呢?我们只有把一个产业底下的劳动者,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少,都组织起来,做成一个产业组合。”这种主张最可能出现在A.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