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认识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课文结构】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第2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第3段:阐明学习的重要作用。第4段:阐明学习应持的方法和态度。三、合作探究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中心论点的?明确: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2.课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与现代倡导的“终身学习”观点有何不同?明确:学无止境、持之以恒、专心致志、注重积累。
f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强调的是学无止境,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有所成就。而现代倡导的“终身学习”的观点,其立足点是现代社会中人的一种基本生存需要。这两个观点的时代背景、基本内容、主要目的等都有很大的差异。3.课文的写作特点有哪些?明确:1大量运用比喻阐明事理,是本文第一大特点。比喻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体,深入浅出,使人易于了解和接受,提高表达效果。课文用了四个比喻,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习的作用;用了十一个比喻,说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从形式上看,《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阐述观点,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着用喻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而又富有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2论证方法灵活,是本文另一特点。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每段说明一个问题。第二、三段是先行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