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作者:廖文娟来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03期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后认识论,其价值追求与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是相符的。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比,它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等方面有着独具匠心的见解。故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当前课堂教学的启示与反思值得研究。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堂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3003202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的产生具有深厚的哲学渊源与心理学根源,在心理学上的研究尤为突出。从哲学层面来看,最早的建构主义思想可以追溯到维柯的“真理即创造”,“人只能认识自己所创造的东西”等理论。大多数学者则认为,建构主义思想的萌芽源于康德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康德认为,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无法被真实反映的,更没有必要花精力去揣测它,人们所能知道的东西都只是自己的经验而已。故此,康德被诸多学者认为是建构主义的鼻祖之一。
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则是认知主义向建构主义演变的直接动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建构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至关重要。他认为,学习是一种自我构建,是儿童在不断成熟的基础上,主客体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一种个人
经验或社会经验,从而使新旧知识逐渐达到平衡的过程。在该理论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和德国著名生理学家卡
茨等人则强调,个人的主动性在知识构建的过程钟起着关键的作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认知代表人物布鲁纳吸取了维果茨基的“社会构建理论”,并将其宣传到了美国,在美国心理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自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被认为是学习理论界一场革命性变革,它是继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拓
展。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的诠释上有着其独特的一面。
(一)知识观知识是不确定的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行为主义认为,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真实的反应,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客观世界是不能够被人真实地反映。因为每个个体的认知图示即个体经验不同,加之其对事物的认识也
只是一种暂时的解释,而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进步又会出现
新的解释。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不存在唯一的真实或任何客观的实在,所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