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的现象。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加之不少农村小学教师处在半耕半教状态,农耕必然占去相当一部分时间,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也无法保证。目前,中国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比城市教师低,工作条件也比城市差,因此,有文凭、素质高的教师都奔向大城市,致使农村中青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中青年优秀教师的外流直接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失调,具体表现为民办教师、教师年龄偏大的比重较大,正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不多。这种现象在当地学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民办教师、老教师知识层次低,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这使得他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能“照本宣科”,所传授的知识也明显跟不上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正因为如此,才会有50%的村民把本地农村教育问题归结于教师素质差。3、教学设施落后,办学条件较差。从调查中我们得知至少有一半的村民认为农村教育问题主要在于学校教学条件差。的确,从整体上看,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少农村中小学既没有电脑、语音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虽然全国小学统一都要开设外语课和计算机课,但很多农村学校
f因为缺乏师资或者设备不齐全,这些课程基本都是形同虚设,即使开设了这些课程,也只是走走形式。在我们给孩子们上课时,孩子们既然告诉我们,他们从小到大从来就没有接触过音乐、美术、舞蹈、电脑这些课程。这些在我们看来非常普通的课程,却是农村孩子的心里唯一的向往。但即便如此,农民们告诉我们对下一代的智力投资是必不可少的。很明显,这投资也是有在读子女的农民的主要负担。但他们表示:就算教育费用再高,他们也一定要让子女完成学业。因为他们深知没有知识(或者说没有文凭)在如今的社会是越来越行不通了。就像他们自己,大多是小学文化程度,外出打工好一点的工作都找不到,只能到工地、矿井当劳工,这些地方的劳动条件很差,生活很艰苦。虽然他们自己不说,可家人都知道,他们在那些地方干活是拼了命的。在这种环境下,他们的期望是什么?很简单,子女能好好学习,将来学有所成。虽然他们自己的生活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很艰难。但对于子女的要求,他们大多都给予满足。被问及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回答:现在的困难只是暂时的,等孩子们完成了学业后情况就会改观了。这短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