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承诺:本文系本人所作,如有抄袭等违法违规行为,文责自负。
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生物课堂实践、探讨的热点。然而冷静下来透视这股研究热,我们却发现其中问题多多,出现不少无效探究,即“伪探究”。那我们就要用火眼金睛去伪存真,让探究活动在生物这片科学的大地上绽放美丽之花。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有效性
一、问题提出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生物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生物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生物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1】。为了解探究式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现状,笔者对本地区几个兄弟学校的生物老师做了份调查,也和一些生物教师做了一些交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探究式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现状的原因做简要分析。二、调查结果调查采取的是调查问卷、访谈、笔者听课等方式,其中包括教师18位,年级主任一位。有833%的教师认为在生物教学中探究式学习不可或缺,有167%的教师对探究式教学不太了解。但是在833%的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现对调查过程中探究性学习的现状及原因总结如下:现状一:内容浮泛式探究某学校生物课例展示,一位初登讲台的教师教学《DNA的提取和提纯》,他事先把学生分为几个组,每个组都是面对面圆桌型排列,这确实比传统的秧田式排列进步不少,但该老师一节课安排6个探究活动,有一次竟然让学生分组探究DNA的结构?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大家天南海北,有多远扯多远。课堂为此“热闹”了近五分钟,其实DNA的形状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根本没法探究。原因探析: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探究式教学已成为当下课堂教学的亮点,尤其是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生物课堂教学中【2】,很多老师错误地认为如果一节课没有探究活动就是不成功的,于是无论如何也要安排探究活动,哪怕是探究极其简单的没有任何探究价值的问题。另一方面我觉得在教学中有的老师是怕课堂不活跃,影响教学效果,把此“热闹”定义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1页1
f主动性。如此浮泛化探究,害处当然是不可避免的:第一,浪费了学生宝贵的课堂时间,事事必探究,点点都交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