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情况、课堂是否呈现跃跃欲试的情景?课堂容量是否合适?多媒体使用是否有效?)
如此,教师带着对专业素养与发展诉求的探索,并结合自身对课堂教学思考,长此以往,课堂教学自然便可积极地由“知识体系构建”向“能力体系构建”转变,更好地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基。从这个理念出发,学校要求教师每上一节课前,都应该先自问:我要让学生学会什么?在此前提下,我校构建了以下教学管理模式。
第一,倡导学习效果的金字塔模式。各学科进行“学习金字塔”理论之“动力系统”问题的研究。如何让每一位孩子都有学习的动力?这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基于此,笔者要求教师阅读《这样教学生才肯学》《从原点出发》这两本书,尽快寻找使学生形成持久学习的动力系统。例如上课前把一节课会检测的知识点先告诉学生,和什么都不告诉学生就检测的效果是不同的。我倡导每一位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形成长久的学习动力系统。比如,如果教师提前把要学习的内容展示出来(形成学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不懂的地方就会更加留意,这就是所谓的学案了。在随堂听课时,学校会根据上课内容设计一个检测表,在下课前三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检测,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有侧重点。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效果就会相应地得到提高。
第二,课堂上要关注学生,课后也应该多关注学生。我倡导每一位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如果下一节课没有授课任务,可以关注一下学生的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学生的举动、言语、活动和游戏中觅得教育良机。因为这是很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及抓住教育契机的切入点,也是班风建设的一个内容。要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德育工作者,成为善于做心灵工作的引路人。
第三,基于“用生活来教育”的思考,学校结合“服务学习”理念,利用“传统春游秋游体验活动与综合实践学科”的整合,开发了“诗意教育智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变革”这一校本课程。
首先,以评价为纲,关注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发展诉求。每学年开学之初,笔者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走近新教师,深入其课堂。在学校的新教师当中,不仅有刚入职的应届毕业生,也有新加入姬堂小学的教师。通过对新教师课堂的观察,笔者发现: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其课堂提升与发展的诉求也不同。传统的课堂评价表,显然对于不同阶段的教师评价效果不显著。怎样才能让教师在评价中实现成长呢?于是,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我主张以重视角、提效率的“课堂观察表”替代统一标准的“课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