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我更趋向认同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处罚的目的是告诉学生这样做是错的,警醒学生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达到了这样的目的,处罚就可以了。处罚手段是班级管理的一种方式,运用得好,有利于班集体建设;运用不好,不仅起不到正面教育效果,还会产生副作用。所以,我在运用处罚手段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条原则:
(1)情感原则。处罚是一种强制性的惩戒手段,但不排除情感的作用。我在对学生进行处罚前,一定要讲清处罚的根据;处罚后,我都要做好思想工作,多找被处罚学生谈心开导,使被处罚的学生从心里感到震动,相信老师是爱护自己才处罚自己的。
(2)及时原则。学生违规违纪犯了错误,班级发生了问题,我总是力求及时处理。因为,学生犯错误后,心里惴惴不安,比较紧张,在等待着老师的处理。这时班主任如果及时给予处理,容易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能使“事态”得到及时控制,不至于蔓延开去。如果学生犯错误之后,班主任不及时处理,拖了很长时间不表态,不“结案”,学生会认为班主任没有办法。如果班主任过了很长时间再处理,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记忆淡漠,处理也就起不到教育作用
了。
(3)公正原则。班主任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处罚时,一定要坚持公正原则,对班里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切忌偏心。如果处罚不公正,偏信偏爱,就会降低了班主任的威信,损害了班规班纪权威,班级管理势必受到很大的影响。
(4)适度原则。学生犯了错误,我得根据所犯错误的性质、程度、影响及学生自己的认识,对照学校有关违规违纪处罚条文,给予适度的处罚。如果处罚太重,当事学生不服,则产生逆反抵触心理;如果处罚太轻,则起不到教育当事人的作用,又起不到警示的效果。适度还要做到处罚手段不滥用。如果班主任动不动就处罚学生,搞得学生人人自危,个个害怕,班级成了“劳改所”,久而久之,处罚就失去效力,
班主任失去了威信。
f总之,处罚是为了教育,如果违背了教育的目的,任何形式的处罚都是不足取的。
三、培养优秀负责的班干部
要想把班级管理好,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选用思想好、纪律佳、有特长的学生当班干部,组成班委会,让他们有明确的分工,如学习、纪律、卫生、图书管理、板报等等,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对班干部的培养,教师要多指导少管理,因为班主任对班里的事情不能事事都管,再说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所以必须要培养一批会管理班级的小干部,让他们当好老师的助手,帮助老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