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18005102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一、创设让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学习的环境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要实现自主学习,主动探索,需要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开展学习活动。为此,教师要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以真诚、关爱和民主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促进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组织好师生的双边活动,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即使是课堂小结阶段,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学生说得不完整、不准确,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
f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改善学
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交流中共同促进学习进步和智力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二、设置让学生能够亲近数学的问题情境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也就无法使思维得以真正的启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没有思维的在场。数学学习是表层的,苍白的。但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充斥着很多“假问题”,学生思维的热情无法唤起,学习的智能无从培育。课堂上也就没有了由奇异、惊讶、无所适从而带来的“觉醒状态”。“真问题”的把握既需要有教师良好的数学素养的支撑,又需要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对教师的数学专业品质、教育智慧的真正考量。教师不仅要提出“真正的问题”,而且还应该设置问题情境,就是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