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报告
房价飞涨、就业压力大、婚恋难以及交通拥挤,是如今困扰着了在一线城市打拼的人们的四个最主要的难题。面对这一个个复杂的社会性问题,我们这些面对社会如新生儿的大学生又应该如何生存呢?我国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建设人才,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从某种意义来说是教育投入的回报的开端。在第一时间内将教育的成果转化为社会的发展动力,其首要问题也是要解决就业问题。但有这样一份数据: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比2002年净增67万人,达到212万,6月份初次就业率为50;到9月,全国高校毕业生70找到了工作,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3,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5。2004年,全国将有300万高校毕业生,2003比年增加78万,就业压力依然很大。这份统计数据无疑向我们表明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式,就业问题将在社会问题中日益突出,因此我从网上整理了一些信息,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第一部分:我国的社会因素人口“自重”引发就业难题。2005年初,我国人口已经达到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相当于亚洲总人口的1/3,比世界上现有的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总量还多1亿。巨大的人口“自重”对就业形成了沉重而持久的压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莫荣说,人口总量大,劳动参与率(参加就业的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高,而有效需求不足,是造成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城镇劳动参与率高达70%,全国平均劳动参与率也为60%,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数值高出10个百分点。按此计算,目前我国共有接近8亿人需要参加就业,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数的3倍。从增量上看,我国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在1000万人左右;从存量上看,我国每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在800万人左右,下岗人员100万人,此外还有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就业。劳动力供给的存量和增量压力都很大。相反,虽然中国改革开放26年来保持了平均94%的年经济增长率,但在现有经济增长就业弹性的约束下,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最多只有900万个左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f专家预测,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为期10年的劳动力高峰期,约在2015年前后,参加就业的人口将达到约93亿人的峰值。今后20年内,劳动力仍将始终处于供大于求的严重失衡状态。在如此大的人口基数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