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民族歌剧中女性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分析
作者:付虹莉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03期
摘要:民族歌剧是我国音乐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发展到今天,已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民族歌剧发展的历程回顾,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歌剧中的女性人物偏多,且呈现出了相同的文化内涵。本文结合几部著名的民族歌剧作品,就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关键词:民族歌剧女性人物形象文化内涵一、引言艺术形象的塑造可谓是各种艺术创作的本质目的,民族歌剧艺术自然也不例外。通过对歌剧人物的刻画,集中表现出歌剧的主题思想,以获得和观众情感与思想上的共鸣。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作为一个曾经有着重男轻女的国家,在各类舞台艺术上却从来不乏女性的身影,无论是传统戏剧艺术,还是现代的歌剧艺术,都有大量的女性人物形象,特别是民族歌剧诞生以来,更是有多位著名女性形象的诞生。如《洪湖水,浪打浪》中的韩英,《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金环,《党的女儿》中的田玉梅,《木兰诗篇》中的花木兰等等。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对这些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其本质和内涵,对民族歌剧的创作和表演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二、民族歌剧中女性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分析1与戏曲文化的结缘戏曲被誉为是中国的国粹,在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甚至在很多西方人看来,中国戏曲就是中国的歌剧艺术,这种看法虽然有些绝对,但是可以从中体会到两种艺术的渊源之深,而且两者同为舞台艺术,也却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也正是因为此。中国民族歌剧在最初的发展中,向传统的戏曲艺术进行了大量的借鉴,这在歌剧的诸多构成要素上表现的十分鲜明。比如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第一部真正的歌剧《白毛女》,其本身就是流传于河北地区的一个民间戏曲《白毛仙姑》,贺敬之等人发现之后,对其进行了改编。近年来广受好评的《木兰诗篇》,也从豫剧《花木兰》中获益匪浅:从创作上看,很多著名的唱段,都对戏剧中的旋律进行了借鉴。比如《洪湖赤卫队》中,很多唱段的素材都来自于当地的花鼓戏,自然也包含那首著名的《洪湖水,浪打浪》。从演唱上来看,歌剧中的演唱也对戏剧进行了大量的借鉴。《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金环、银环的表演者孙立英本身就是一个京剧演员,出生于京剧世家,有着十分扎实的舞台表演功底和经验,所以才够在歌剧的舞台上游刃有余。由此可见,在有着上千年戏剧发展历史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