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发展史及科学研究方法
必修一:一、细胞学说的建立:1、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指出:器官是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2、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3、1680荷兰人列文虎克(Ava
Leeuwe
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4、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施旺提出“细胞学说(CellTheory”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意义:它揭示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5、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新细胞是通过分裂获得。二、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1895年欧文顿(EOverto
):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世纪初分离出哺乳动物红细胞膜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得出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3、1925年荷兰科学家Gorter和Gre
del实验: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在水面上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提出假说: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4、20世纪40年代,有学者推测蛋白质是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两侧。5、1959年罗伯特森(JDRobertse
)实验:提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6、1970年LarryFrye等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抗体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7、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三、酶的发现:1、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2、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3、巴斯德之前: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4、1875年巴斯德(法、微生物学家):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5、同年利比希(德、化学家):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释放出某种物质,引起发酵。6、同年比希纳(德、化学家):获得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但未能分离鉴定出酶。7、1926年美、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提纯出来的脲酶是一种蛋白质。8、20世纪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