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隐患消灭于萌芽,需要开展职业病紧急救援工作时,做好专业指导,避免错误救援措施造成二次伤害。5其他人员
在场长、场长助理的指挥下积极进行救援工作,做好自
f身的安全防护工作,防治自身受到伤害。四、职业危害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1明确职业危害检查负责部门和人员,以及相应的任务和职责2明确职业危害检查方式如日常、定期、季节性、节假日前后和一般性、专业性及检查周期3明确职业危害检查内容包括对思想认识、管理制度、现场环境、职业危害标志、职业危害设施、工艺、设备、仪表、问题整改等方面的检查内容4明确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5明确对事故隐患整改限期要求及复查要求,实现跟踪问效6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是否分开,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是否分开。五、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理1应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签订的劳动合同。2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后,应立即救治伤者,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得隐瞒、提供虚假证据和资料。3发生六氟化硫气体中毒事故时,应立即疏散人群至安全区域外,封锁现场,并对泄漏的六氟化硫气体进行减毒或无毒处理。
f4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f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一、一般规定1、优先采用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
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旧技术、旧材料、旧工艺。
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必需设有公告和警示标识,标明危害因素、后果、急救措施等。
3、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员必须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品。
4、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场所,设报警装置,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和应急通道和泄险区。
二、前期预防1、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配备与职业病防治相适应的救护设施。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相分开的原则。4、设备、工具、用品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三、防治措施1、建立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浓度测定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六氟化硫泄漏,防止因密闭性能不好、设备管理不善、检测检修不到位,而造成“跑、冒、滴、漏”现象严
f重,导致六氟化硫气体大量泄漏,威胁人员安全。2、对进入35kV配电室所人员要加强劳动保护措施。应
事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