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苷转移酶,从而引起细胞内鸟苷三磷酸的减少,损害病毒RNA和蛋白合成,影响病毒的复制与传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可能具免疫作用及中和抗体作用。有文献报道[3],利巴韦林改变mRNA核苷酸池和装配的能力对其抗病毒作用非常重要,此过程不仅是病毒特异性,就感染细胞会比非感染细胞制造更多的mRNA而言,也有一定选择性。动物毒理研究发现本品可诱发乳房、胰腺、垂体和肾上腺良性肿瘤,但对人体的致癌性并未肯定。药物对仓鼠等动物可引起头颅、腭、眼、颌、骨骼和胃肠道的畸形,子代成活减少。利巴韦林引起家兔和大鼠胚胎致死的剂量为lmg/kg,其无致畸作用剂量分别为01和03mg/kg,但灵长类动物实验并未发现药物对胎仔的影响[4]。
22利巴韦林的药物不良反应:利巴韦林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约45%,少量可经气溶吸入。口服后15h血药浓度达峰值,血药峰浓度Cmax约12mg/L。药物在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浓度高于血药浓度。其在体内清楚缓慢,药物能进入红细胞内,且蓄积量大,而且可蓄积数周[5]。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逐年增高,过敏反应是其较为常见的一种[6]。其过敏反应可发生在用药瞬间、用药后数小时或几天,轻则出现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出冷汗、恶心、呕吐、紫癜等证状,重则还会损害肝脏、肾脏、大脑,甚至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过敏反应的性质与药物的剂量关系不大,可能是致敏患者对利巴韦林的特殊反应。本文1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经静脉滴注利巴韦林30mi
后发生过敏性休克,经给氧、使用肾上腺素和地塞米松后症状缓缓解,该患者曾有青霉素过敏史,本次过敏可能与过敏体质有关。提示临床医生在用药前一定要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尽量减少用药种类,严格执行药物使用禁忌,提高安全意识。为避免或减少药物过敏反应疾病的发生,用药期间及用药后还应严密观察。此外,利巴韦林最主要的毒性是溶血性贫血,这可能与药物能进入红细胞内,且蓄积量大,时间长有关。本文3例患者在使用利巴韦林l周后出现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下降,经停药对症处理和加强支持疗法后,患者逐渐恢复。提示治疗中应监测血常规,有地中海贫血、镰刀细胞贫血患者不推荐使用利巴韦林。
3结论
利巴韦林抗病毒作用确切,使用方便,除可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外,也可局部应用如滴鼻、滴眼,而不良反应无论在全身或是在局部用药中都有发生的可能。因此,医务人员应对其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予以关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