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
10.在材料为45的工件上加工一个Φ40H7的孔(没有底孔)要求Ra=04,表面要求淬火处理,则合理
的加工路线为C
A钻-扩-粗铰-精铰
B钻-扩-精镗-金刚镗
C钻-扩-粗磨-精磨
D钻-粗拉-精拉
四.简答题(每题5分)1.说出几种采用新工作原理的超精密研磨与抛光技术的名称。答:流体动力抛光加工、超声振动磨削、电化学抛光、超声电化学抛光、放电磨削、电化学放电修整磨削、动力悬浮研磨、磁流体研磨、磁性磨料抛光、机械化学抛光、化学机械抛光、电化学机械抛光、摆动磨料流抛光和电泳磨削技术、
2.简述金属的冷热加工的区别是什么?热加工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答:金属冷热加工的区分:生产上,金属的塑性变形可在再结晶温度以下或以上进行,前者称为金属的冷加工,后者称为金属的热加工。很显然,金属的冷热加工不是以加热温度的高低来区分的。例如,锡的再结晶温度约为-7C,在室温对锡进行加工则属于热加工。
热加工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改善钢锭和钢坯的组织和性能,2)形成热加工流线。
8
f3.说出几种常用的RP技术?答:立体光固化SLA、分层实体制造LOM、选择性激光烧结SLS、熔融沉积成形FDM、三维打印3DP等。
4.在进行形状和位置误差评定时,要用到最小条件和最小区域,简述什么是最小条件和最小区域?答:最小条件是指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最小条件是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原则。
在具体评定形状误差时,往往用一组平行要素(平行线、同心圆或平行平面等)或圆(圆柱、圆球)将被测实际要素紧紧包容起来,使所形成包容区的宽度或直径达到最小,此包容区域称为最小包容区域(简称最小区域)。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即为其形状误差值的大小。按最小区域评定形状误差值的方法称为最小区域法。
5.改善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措施有哪些?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采用适当的热处理工艺,来改变材料的金相组织和物理机械性能,从而改善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例如,高碳钢和工具钢经球化退火,可降低硬度;中碳钢通过退火处理的切削加工性最好;低碳钢经正火处理或冷拔加工,可降低塑性,提高硬度;马氏体不锈钢经调质处理,可降低塑性;铸铁件切削前进行退火,可降低表面层的硬度。
另外,选择合适的毛坯成形方式,合适的刀具材料,确定合理的刀具角度和切削用量,安排适当的加工工艺过程等,也可以改善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
五.分析计算题(每题7分)1.图1为X6132型万能外圆卧式升降台铣床的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