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体、T4噬菌体、T7噬菌体和真核病毒系统等。此外多肽还被展示在细菌及酵母的表面。虽然这些不同展示系统的优点在特殊应用中得到了证明,但都是基于丝状噬菌体M13和噬菌粒相互作用之上。噬菌体展示的基本原理是将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随机插入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基因,继而感染大肠杆菌,经增殖并以抗体片段Fab或ScFv9外壳蛋白融合蛋白的形式展示在噬菌体表面;利用靶分子,经过“亲和洗脱扩增亲和”循环过程筛选,除去杂蛋白并富集特异性抗体10。在噬菌体表面所展示的是随机肽段
f或蛋白质的抗体库称为全套抗体库,从中筛选到的抗体称为噬菌体抗体,它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直接将基因型和表型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可以快速而高效地从大量克隆筛选出表达特异性的抗体。其中美国Scripps研究所Ler
er实验室在1989年首次应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构建了噬菌体抗体库11。至今,由这一技术产生的抗体至少有14个已用于临床试验中512。然而,它还存在着如未经免疫获得的抗体亲和力相对较弱,抗体库的库容无法涵盖一些动物的抗体多样性等缺点,因此,大容量抗体库的亲和力和抗体多样性问题将是我们今后研究抗体库技术所必须考虑的关键。
32转基因小鼠技术
自1994年Lo
berg等13建立了表达人免疫球蛋白Ig的转基因小鼠以来,人源性抗体便可由动物制备。该技术是将人抗体基因微位点转入小鼠体内,产生能分泌人抗体的转基因小鼠14。到1998年,Gree
等15将人抗体轻重链基因构建成酵母人工染色体(yeastartificialchromosomeYAC),通过基因打靶技术将其转入自身抗体基因位点已被灭活的小鼠基因组中,通过繁殖筛选,建立分泌高亲和力人抗体的小鼠品系,Me
dez等16采用细胞融合法,将YAC的酵母细胞与鼠胚干细胞(ES)融合,将整合有目的基因的ES细胞导入小鼠囊胚,形成嵌合体小鼠,通过反复筛选,最后获得分泌完全人抗体的转基因小鼠。再用传统的杂交瘤技术,将产生人抗体转基因鼠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系,产生高亲和力的人源抗体。
f由转基因小鼠产生的单克隆抗体,是由多个同源V基因片段编码而成的,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此抗体的活性能够大大的增强。至目前为止,大约有33个是由转基因小鼠制备而来的抗体已投于临床实验中17。虽然如此,但是该技术至今还未发展完全,其转基因片段较小,且相邻基因片段高度同源,重组过程复杂,在面对抗原多样性时,无法完全产生相应的抗体。随着免疫学技术和分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