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潇湘与碣石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1.找出写有月的诗句,品读这些诗句,思考全诗写了月的几种状态?写了月的四种状态,即初生的月(海上明月共潮生)高悬的孤月(皎皎空中孤月轮)西斜的月(江潭落月复西斜)落月(落月摇情满江树)从月生到月落,这是一条时间线索。2.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皎皎孤月,高悬夜空,情思涌动,不绝如缕。望着高悬于空中的那轮皎洁而孤独的明月,诗人想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从“江畔何人初见月”到“但见长江送流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何人”“何年”见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和思索,这两个问题,诗人能不能解答?我们能不能解答?都不能。所以诗人的思路进行了第一次切换,不是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转入了下一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与以下诗句包含的哲理有什么不同?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曹植和阮籍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所以有人说这是少年似的哀叹,轻烟似的惆怅。这也就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f4.在游子思妇相思的图景中,哪些诗句表现了月亮的多情?“徘徊”一词的有何表达作用?(1)“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及“落月摇情满江树”。(2)写出月因浮云游动,光影明灭不定的动态;拟人手法,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5.赏析“落月摇情满江树”一句。此句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表现方法,通过一个“摇”字将无形的离情写得形象可感,也使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感。一个“摇”字,可以让人联想到月光的浮动,开满鲜花的树林在微风中的摇动,浩阔无垠的江面上水波的荡漾。同时让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