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目成就;从国民经济联系看,有助于推动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问:从地区分布看,重工业分布区域集中在哪里?为什么?答:东北地区。原因:临近苏联,有利于接受苏联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援助;有较丰富的煤铁等资源;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此建立一些近代化工业企业,所以工业基础较好。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也纷纷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影响下,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问:工业化建设的同时,进行三大改造。其实质是什么?答:生产关系的变革,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立起来,促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阅读:历史纵横阅读:
好不容易农民得到了土地,可是现在农民会支持吗?好不容易农民得到了土地,可是现在农民会支持吗?
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千千万万的农民获得了土地。不过,当时农业以个体生产为主。随后,人民政府领导农民组织互助组、试办初级杜。1951年上半年,全国约有30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三大改造开始后,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也基本完成。
答:一是支持。农民仍是土地的主人,走农业合作化道路有利于发扬农民互助精神,解决个体农民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大规模兴修水利;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党的政策宣传。二是不支持,小农经济下农民的思想觉悟不高。
小结:过渡时期(建国初到1956年底,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说明过渡时期我国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性质。)依据是生产资料公有程度。此时期我国公有制有主,多种所有制并存。过渡:此后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做出了有利的探索,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二、探索与失误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在我国
2
f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黄仲明教材、教案、学案“三合一”特色教案”
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提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