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虽然学校也发现家长外出打工会对学生的学习及品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目前学校缺乏符合学校实际科学的留守儿童教育理念,教师在留守儿童教育上没有一定的理论支持,只是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来开展,学校在这方面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措施。占全校学生4399的留守儿童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成了我校服务质量提升的瓶颈。
2
f综上所述,形成一个系统的学校留守儿童教育措施,找到一个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可行性成果。无疑对提升农村小学服务质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二、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象是关注较多,但对产生的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专项研究还远远不够。不同地区往往各有特色,同一地区留守儿童现象也各有差别。我们搜索到的已有研究主要有以下一些:
1中央教科所“十五”课题规划《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22004年以后,中央教科所、江苏、河南等地的个别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究。
32005年6月尹前军发表于中央教科所《新教育》杂志“关于留守学生的研究”认为农村留守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心理上有问题,自理能力差。提出“要改善学生寄居环境、学校要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42006年1月,英国救助儿童会、安徽省社科院、安徽省保障学会调查认为:留守儿童群体最令人担忧的现象是他们在学校接受教育方面的欠缺。
我们在网检留守儿童相关资料时也发现,对关注留守儿童的呼吁较多,对城镇中、小学的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等方面研究较多,而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全面教育系统实践、可操作性强的理论还很少。
3
f对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教育的缺陷是农村学校教育中突显的一个严峻问题。本课题研究即以我校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进程与需要,可扩大到全区内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本课题力图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形成原因及症结、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析和研究,旨在为这一群体的教育找到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与教育,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草堂小学所有“留守儿童”。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标1挖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积极因素,促进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2开展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纵向研究,通过对调查资料的详细、全面分析,初步了解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留守儿童转化的影响强度、效度,为制定相关策略提供可行性依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