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为了提高四大国有银行抗风险的能力,1998年财政部发行2700亿特别国债补充国有银行的资本金,使当年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到701但是,1999年在剥离了14000亿不良资产的前提下,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还是降到了6892000年进一步下降到551,2002年平均在6左右。四家国有银行中,只有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了8,但是该行的资本充足率同样在逐年降低。2004年1月政府通过汇金公司向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注入总额达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使这两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在短期内迅速下降,但由于美元汇率持续走低,以及银行贷款回收情况不理想、银行内部治理存在缺陷等原因,2004年下半年不良资产率又出现反弹。(二)银行风险管理水平落后2001年,国际巴塞尔委员会推出了《新巴塞尔协议》的讨论稿,提出了对银行进行风险监管的最低资本金要求、外部监管以及市场约束等三个支柱的原则。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风险范围和风险权重计量体系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强化了金融安全意识,并将此意识很好的体现在该协议中:将现行的风险细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针对不同的风险推荐使用了不同的计量方法。参照新协议的规定,以及与西方国家相比较,可以发现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风险管理的体制性差异较大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制度还未真正确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这一根本性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所需的法律体系以及市场调控制度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国外银行一般都是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它们运作规范,具有完善的产权制度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这些体制优势使得国外商业银行具有较高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2风险管理机制上的差距比较明显国外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系统,其中包括:风险甄别系统;风险报险系统;风险决策系统;风险避险系统;全程监控系统。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国外商业银行经营运作的坚实基础,也是银行安全性原则的重要体现。而这一点正是国内商业银行的薄弱环节。当前,国内银行普遍存在着风险管理机制缺失的问题。3风险管理工具及技术方面有较大的差距国内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以及金融工具的使用方面远远落在了西方国家之后。国外很多风险管理
f工具和理念至今尚未在国内银行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且,我国会计水平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