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美术教学中提问的反思
课堂提问是课堂互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也是有效教学的基本方式,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作为美术教学目的。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充当的课堂角色,应从以往的传授技能里走出来,课上应该更多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他们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以前,在美术课中教师干巴巴地说教是最主要的,学生听课往往垂头丧气,美术教学变成了一次次程序的重复。这样的教学,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而且只能使学生更加厌学。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课堂提问是要讲究课堂艺术,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一、提问要有针对性,并层层深入常见课堂提问多,问题肤浅:表面看似热闹,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索浮躁化,形成热闹有余,求索不足的现象。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重难点,有设计地安排有效提问。设计系列提问,要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并使学生来有细想机会,使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开拓发展。因此,根据笔者在美术教学课中的实践,认为,教师在一节课之中的提问,宜设计7—8个系列提问。教师所提问题有设计,要求目标明确,言简意赅。如果没有
f目的就失去了方向和思维原点,问题既不能引起思考和讨论。又不能引导课程内容,这样“问”的价值也就丧失了,更谈不上“解惑”和探讨了。只有提的准,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定向性思维。如何把握住这个“度”呢?教师首先一定要找准教材的重难点,再精心设计出问题,使学生回答后对文章的重难点豁然开朗。如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三课感悟式鉴赏《蛙声十里出三泉》重难点就是让学生投入自己的思考、通过联想去理解文人画的笔墨情趣。在课中我先投影出这幅作品,并且配以夏天青蛙鸣叫的田野音乐,随之我抛出第一个问题:大家主要从画面中看到了哪些东西?第二问:从你们看到的东西你们似乎联想到了一些什么?第三问:这样的表达方式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意境?通过以上有针对性的三个问题,紧紧联系教学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感受到一些东西,理解写意画家追求意境的概括、巧妙的表现手法。理解感悟式欣赏方式的关键所在。所以,良好的提问,把握重难点,抓住关键之处,进行针对性的提问。二、提问要具有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