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与宋初“三体诗”(白体、西昆体、晚唐体)。答:王禹与白体:
f(1)宋初的诗风,是以当时的文坛巨子李、徐铉及他们的后起之秀王禹为代表的白居易体。(2)李等宋初白体诗人倡导学习的是乐天后期的唱和诗,多反映官场生活的应酬、消遣之作,流连光景,吟玩情性,依韵相酬,属对工切而浅近刻露、圆熟平易。(3)王禹早年对白居易诗的喜爱,与当时一般文人是相同的,侧重于闲适唱和一面;但贬官商周之后,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谕诗。(4)王禹兼擅各种文体,而以诗歌较为著名,他的五、七言古诗,在反映现实方面是颇为真切的,他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近体诗、绝句则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王禹与西昆体毫无关涉:(1)许多研究者把王禹看作是西昆体流弊的拨正者,认为他在创作上继承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对抗西昆派的形式主义逆流。(2)其实,以宋初诸诗派的前后时序论,在西昆体流行之前,王禹早已成为名家,应归入宋初的“白体”诗派。(3)从时间上来说,西昆体是在西昆酬唱诗结集之后方盛行的,据杨忆《西昆酬唱集》序,这些诗作于10041007年之间,这时王禹早已逝世,所以他与“昆体”毫无关涉。晚唐体:(1)真宗时盛行的晚唐体诗派中,林逋最受时人推重。其居所植梅畜鹤,人因谓“梅妻鹤子”,是宋初有名的隐士。(2)他长期与西湖、孤山相厮守,与“九僧”、潘阆、魏野等晚唐体诗人一样,以江湖散人之诗装点山林,用细碎小巧的笔法写清苦幽静的隐居生活,流露出晚唐诗人贾岛、姚合的影响。(3)林逋性喜梅,好赋诗,其诗孤澹清逸,如其为人,格尚淡远,颇有自得之闲情逸致。他以歌咏西湖为主的诗,写的最多,也最出色,像西湖一样有澄淡秀逸之美;其咏梅诸什,脍炙人口,尤以《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为世所称。
3王禹在文论上提出的传道、明心与有言、有文,及其在理论上的贡献。(简单运用)(1)王禹在文以传道之外,又要求文以明心,即可在传道之文里发抒自己的政见和内心感受,做到叙事言理与主观抒情相结合。(2)王禹的文论不像柳开那样极端偏向于伦理纲常,所谓“明心”,是指自己的内心世界臻于高尚,是指立身无愧,以文明心和传道,实质上是要求文道合一和文行合一,并偏重在文的方面。(3)于“传道”外,提出“明心”,于“有言”外,提出“有文”,这是王禹在理论上的一种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