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刘老师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1.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生活中有许多的物体(包括建筑物)是对称的,这样就很容易找到学生学习这个知识的生长点。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无论是从导入到探索新知,还是欣赏、操作活动,刘老师都注重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实践活动,营造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轴对称图形,是本课的一个亮点。在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多种操作活动:折、剪、画、找对称图形、通过游戏创作对称的动作等。这些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逐步深入地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一步的加工处理。依托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教师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重组,使教学更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在导入新课时,创设故事情境,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与激情。通过电脑动画演示蜻蜓、树叶、蝴蝶折叠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了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接下来通过折痕,引出了对称轴的概念,为了突破难点,采用了直观演示法。由轴对称图形,进而拓展到现实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赏析,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积极情感。然后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自主创造形状各异的对称动作,使孩子们在玩中求学,学中求乐,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些有独特创意的活动,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3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到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师都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是让学生经历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做一做等具体的活动,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体验;二是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认识。值得一提的是师生剪出的一些对称图形和富有创意的对称动作确实给大家留下了很美的印像,整节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