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学习目标】1.能通过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2.能说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能说出常见溶质的饱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自主学习】什么是物质的溶解性?【探究1】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1、取三支试管,各装入5mL水,分别加入食盐、硝酸钾、消石灰各1g,振荡、静置,观察其溶解情况。2、取两支试管,各取5mL水和汽油,分别放入一粒食用油,振荡,观察其溶解情况。3、往实验1中的硝酸钾试管中再加入2g硝酸钾,充分振荡,观察是否完全溶解?如不完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其溶解情况。实验结论:物质的溶解性与、
现象与结论
和
有关。
练习:油污不能用水洗,但能用汽油洗去,为什么?【探究2】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讨论如何让两烧杯中的固体继续溶解呢?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与结论1、往20mL水中加入5g食盐,充分搅拌后再加入5g食盐2、往20mL水中加入5g食盐,充分搅拌后再加入5g硝酸钾3、在实验1的溶液中,再加入5mL水,4、给实验2所得的溶液加热小结1、饱和溶液是指:不饱和溶液是指思考:1、为什么说“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时,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2、“一定温度时的某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物质了”这种说法对吗?3、由一杯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常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f4、怎样判断某固体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本节课总结】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它与、有关。一定温度下,我们把在一定下,一定量的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达标测评】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是饱和溶液,当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到100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然是饱和溶液。()b、溶液中没有固体剩余时,溶液就是不饱和溶液。()c、搅拌能把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2、下列各操作中,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A、对该溶液进行降温B、对该溶液进行升温C、继续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D、向该溶液加入比其质量分数大的溶液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D、浓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4、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含有未溶解的蔗糖晶体的溶液A,放置一段时间后,晶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