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测试题七必修二第三、四专题评估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5济宁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导学号04430721A.推行了土地改革C.实施了“一五”计划答案C解析由材料“20世纪50年代初”可知,中国完成了土地改革,而人民公社和“大跃进”是在1958年,排除了A、B、D。材料讲的是中国重工业很薄弱,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实施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答案选C。2.2014临川一中“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导学号04430722A.人民公社化运动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答案C解析依据歌谣中“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可联系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的历史,故C项正确。3.2015青岛二模下图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导学号04430723
B.组织了人民公社D.发动了“大跃进”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A.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B.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基本奠定D.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
1
f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答本题关键要注意时间。根据所学知识,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基本奠定,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符合题意;据材料图示所示三个时间内社会主义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5、57和67,国家资本主义所占比重分别为18、29和33,由此可知,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53~1956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图示,资本主义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