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别化、功能化以及高端牌号转型升级。
中下游需求增速放缓,个性化需求增加
近年来,塑料制品需求增速大幅放缓,从2007年到2012年,出口量年化增长率仅为21;从2010年到2012年,其产量年化增长率仅为23。同时,下游用户在供求关系中趋于主动,对产品质量和功能的要求也趋于个性化。以农膜为例,近年来,部分用户对产品不仅提出了强度、厚度、弹性、延展性、透光度、使用寿命、抗老化性、可降解性等质量要求,还提出了消雾、流滴、高透光、转光、保温增温、除草、防虫防菌等个性化功能要求。目前,国内高档功能性农膜市场占比仅为2左右,中档农膜占比不到40,低档农膜占比则超过50。发达国家高、中、低档农膜占比分别为20、50和30。未来,国内聚乙烯下游用户个性化需求会有较大发展空间。
在需求总量徘徊不前、塑料加工行业面临整合的背景下,针对用户需求开发高性能产品,成为大型企业的重点发展战略。以山东某大型农膜企业为例,该企业近年来成功研发出内涂覆型功能农膜,具有透光性好、寿命长、持效期久等优点。中高端、功能化塑料制品的生产工艺条件较为严苛,对原料来源有严格限制,从而在需求端推动塑料牌号和品牌的差异化。
从石化企业差异化发展、用户需求个性化程度提升和加工企业技术创新三个角度来看,未来我国LLDPE的牌号与品牌将趋于分散。
贸易商面临整合,发展空间被厂家直销压缩
近年来,聚乙烯货源稀缺程度降低,上下游价差收窄,市场透明度明显提升,贸易商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从而导致其数量将在未来几年内明显下降。
f同时,贸易商角色功能也将随着塑料电子交易平台的推广而发生转变。塑料电子交易平台是聚烯烃生产者在行业整体不景气、利润空间极为有限时,为提高直销率而推出的营销模式。聚乙烯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规模差距过大,数量对比悬殊,在传统的现货贸易模式中,二者对接往往需要通过贸易商间接实现,直销率难以提升。塑料电子交易平台可以通过挂单竞拍等方式,以10吨甚至更小重量的产品为交易标的,解决了直接对接问题。比如,神华集团把煤炭网上交易的经验运用到聚烯烃销售中,将聚乙烯、聚丙烯产品通过渤海商品交易所、上海石油交易所西部中心及其自身电子交易平台进行出售,日销售量在千吨左右,购买者不乏塑料加工企业。
电子交易平台模式对提高生产企业直销率和利润率有显著作用。随着石化企业盈利难度不断加大,中石化、中石油等也将逐渐加入其中。未来塑料贸易商的功能与角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