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
一、教学目的1、知识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2、能力1“乐府”知识的了解2掌握偏义复词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4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3、情感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的爱情悲剧,去进一步认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以及刘、焦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二、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2、教学重点个性化语言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3、教学难点人物形象塑造三、教学设计:诵读练习法探究四、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引入由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谈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刘兰芝与焦仲卿。他们的故事也被编成故事,不同的剧种都在到处演出。二新授课内容简介有关文学常识1、乐府和乐府诗:举例:《上邪》《战城南》上邪,我欲与君长相思。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水为竭,冬雷滚滚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乐府”本来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一个官署。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风格质朴刚健。南朝的《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这部分诗,与《诗经》中的国风性质相同,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最具有人民性,是乐府诗的精华。文人创作多为民歌的仿制品,难与民歌相媲美。宋元以后,乐府诗的外延进一步扩大,词、曲因配乐演唱的缘故,
1
f也被雅称为乐府。3、“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如果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