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翻译中的转换
〔摘要〕本文旨在说明在语篇翻译实践中不仅需要根据主位推进模式准确地理解原文更需要根据译入语的特点和习惯对主位推进模式进行相应的转换。〔关键词〕主位推进模式语篇翻译转换ShiftsofPatter
ofThematicProcessio
i
TextualTra
slatio
〔Abstract〕Thisthesisprovedshiftsofpatter
ofthematicprocessio
i
textualtra
slatio
is
ecessarywhe
takethecharacteristicsoftargetla
guagei
toco
sideratio
soisthea
alysiso
patter
ofthematicprocessio
ofsourcela
guage〔keywords〕Patter
ofthematicprocessio
Textualtra
slatio
La
guagediffere
cesShift1引言将主位结构的基本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领域对语篇翻译的实践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准确地分析原文主位推进模式有利于译者更好地把握原文语义网格和推进路线以及作者的谋篇方式和交际意图并为译者构建译本的语篇布局提供了重要参照。然而由于英汉语言差异在大多数情况下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并不能生搬硬套地移植到译文中。本文试图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在语篇翻译过程中原文本的主位推进模式大多数情况下必须根据译入语的特点与习惯采取有益的转换。2理论回顾1844年法国古典学者He
riWeil初步形成了主位与述位的思想受其启发布拉格语言学派的第一任主席VilemMathesius在20世纪30年代明确提出了主位与述位的概念1。VilemMathesius把语篇中的语句小句切分为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Da
es以及Frise和Firbas等布拉格学派学者进一步发展了主位与述位的研究。其中捷克语言学家Da
es第一个提出主位推进模式Patter
ofThematicProcessio
概念。主位是陈述的对象或话语的出发点通常是已知信息述位是对该对象的说明通常是新信息是话语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小句中除主位以外的成分均为述位。随着新旧信息多种形式的交替出现即主位述位的交替推进整个文本逐渐扩展直至衔接成能表达完整意义的整体语篇。Da
es将主位、述位的概念用于语篇分析不仅研究说话者、作者选取何种成分作为出发点还研究了这些“出发点”如何在后面的语篇被重新拾起、详述或舍弃。这些主述位成分在语篇中的相互联系就构成了主位推进2。Da
es归纳了五种主位推进模式321简单线性推进模式或链式推进模式SimpleLi
earorChai
edProgressio
。前句的述位R1或述位的一部分R1是后句的主位T2。例如ThisT1isaphilosophybookR1ThebookT2isveryi
teresti
gR2其表达
f式为T1R1→T2R1R222连续主位推进模式或主位同一推进模式Co
ti
uousCo
sta
tThemeProgressio
。各句主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