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修改意见
【篇一:实习教师教案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篇二:教学案执行中的几个突出问题及改进建议】
教学案执行过程中的几个突出问题及改进建议一年来,我多次走进学校、亲临课堂、关注教师、了解学生、感受最真实的“原生态”课堂。我对学校教学的现状有几分的欣慰,但也有忧虑和思考,正是所谓的“喜忧参半”。学校推行教学案已近一年,大多能在数量上完成任务,但使用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不少老师接受程度、使用程度和认可程度不高,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为完成撰写任务突击赶制,网上下载,生拼硬凑,没有认真取舍、精心编排,质量较差,不适合师生使用。二是因时间紧,撰写时各自为政,都认为自己是专家,没经过备课组长审读,也没经过教研组长审核,很少经过集体讨论,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往往经过某个人写出的教学案其他老师或其他班级不适用,没有做到具有共性的内容资源共享。三是没有及时提前发放给学生(至少课前提前发放),所以对学生提前预习和自学的辅助作用没有发挥。四是教师上课仍习惯按以往已形成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授课,上课方式和教学案形成了两张皮,导致教学案几乎成了可有可无的辅助资料。五是教学案内容主要以习题为主且没经过精心选择,更没有分层设置,大多学生完成起来有困难。少数学生发一张丢一张,教师没指导学生整理成册。六是由于习题量较大较难,学生被强迫完成时没有用心做,而是应付差事胡写乱画,教师也没有很好地检查落实。改进建议:一、教学案必须分工合作、集体讨论、精雕细刻,每周三下午的数学、英语、化学,每周五上午的语文、物理、政史校内教研活动应以集体备课为主。至少提前一天发放给学生预习。二、内容应以课本及基础内容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并且尽可能降低难度,面向升普高和学生和一考合格的学生为主。三、层次要分明,预习内容要具有指导性,上课内容要具有引导性,设置问题要具有启发性,习题要有层次性(比如分当堂巩固和课外
f练习,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和不同阶段由浅入深地将习题分为a、b、c等),让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完成不同任务,并且应以当堂完成为主,课外巩固为辅。四、除教学案外,课后不要再布置大量其它作业,课内、课外均以教学案为主,确保教学案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此教学案必须真正提高质量。五、必须认真进行二次备课,根据教师自身特点和各班学生实际对内容进行增减、修改、完善,确保其科学性和适用性。六、必须r